与之相似的是,互联网上近期产生了一个新名词——网络“洗底”。即删除个人在网络上不愿被人看到的信息。一些提供网络“洗底”服务的公司宣称,只要支付2000元,就可以替客户直接删除或者用假信息掩盖真信息。
记者在抽样调查中了解到,有八成网友会选择网络“洗底”。
调查说明
时间:7月17日至7月25日对象:网络“洗底”公司、网友、网络专家、社会学者、律师等
方法:1.回龙观、天通苑、八通等社区网上投票
2.网吧抽样问卷调查有效样本:162份
当事人报料
论坛上遭“曝光”求助“洗底”公司
马小姐是京城一家媒体的从业人员,日前因在采写一篇新闻时引起了当事人的不满,她的个人资料被对方“整合”后放到了某论坛上。
“从身高、体重这些基本情况,到学生时代的陈年旧事应有尽有,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马小姐对此非常无奈。
近日,马小姐在网上看到了“洗底”公司的广告,对方称可以删除个人网上资料。马小姐对此十分感兴趣,并与对方联系想把那个论坛上的帖子删除。
“我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不是违法,如果对方以后拿这个(指‘洗底’)要挟去告我,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经过权衡利弊,马小姐最后放弃求助网络“洗底”公司,并向本报记者提供了“洗底”公司的线索。
调查“洗底”公司
个人信息易删除官方发布难搞定
记者以公务员报名信息被人放到网上,希望进行网络“洗底”为由,通过一家“洗底”公司在其主页上的QQ聊天号码,联系到了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
该负责人说,要进行“洗底”先得汇款支付一定的费用,“2000元起步,但价格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个人信息所在网站的级别和隐私的内容而定。”对方举例说,网上个人简历相对容易删除,收费低一些;而一些被别人恶意贴出来的照片以及官方公布的诸如交通违章积分、公务员考试成绩等信息就比较难搞定,收费比较高。
网上公开揽业务 不透露业务流程
该负责人对记者说,要是不放心的话,可以先支付一部分费用,等看到效果后把余额补齐,但是删除公务员报名信息的费用不能低于2000元。
而对于记者提出的“洗底”是如何操作的,该负责人拒绝透露,并告诉记者不用担心,不会出现法律问题。
记者注意到,这家网络“洗底”公司在网站上并没有遮掩其“业务”,其网页上的联系电话就有6个。
记者在采访另一家网络“洗底”公司时,对方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客户隐私”为由,拒绝向记者提供成功的“洗底”案例。
专家解析
“洗底”方式有三种黑客技术违法
带着对网络“洗底”的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刘教授。
刘教授告诉记者,网络“洗底”采用的方式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和网站协商删除信息,但这种方式个人就可以办理,不用花钱雇用“洗底”公司;第二种是利用搜索引擎大量投放虚假个人信息进行混淆,但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效果并不好,因为原有的网页依然存在;第三种是利用黑客技术侵入目标网站,强行删除相关资料。
刘教授说,黑客技术是最有效的“洗底”方式,但却是违法的。
抽样调查
八成多人选择“洗底”
7月17日至21日,记者在回龙观、天通苑、八通等几家京城较大的社区网和几个网吧就有关网络“洗底”问题,对网友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样本162份。
有84人曾在网上搜索出自己的个人资料(电子邮箱地址、电话、工作单位等),66人没有搜索出个人资料,12人表示不清楚。
在被问到“如果您有不愿意被别人看到的信息被公之于众时,您是否会选择‘洗底’?”时,84.5%的网友选择“洗底”,15.5%的网友选择其他解决方式。
此外,有72人看好网络“洗底”业务的发展,36人认为会被禁止,54人表示说不好。
78%人愿掏500元以下
在对可以接受的网络“洗底”价位调查上,有126位网友选择“500元以下”,占到了被调查者总人数的78%。
在“您认为网络‘洗底’公司采用的手段是合法的吗”一项中,只有18人选择“肯定是合法的”,占总人数的11%;有48人选择“无所谓,只要我的隐私别人看不到就好了”,占30%;其余59%的人表示不清楚。
一位网名叫“那时明月”的网友认为,从技术上说,网络“洗底”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值得怀疑。
观点碰撞
网络安全专家:网络时代需“洗底”
在联想集团任职的付先生告诉记者,根据他多年的网络安全经验,所谓网络“洗底”已经存在几年了,不过原先只是针对企业和一些有特殊需求的高级用户。
“因为当时网络搜索引擎不够发达,普通用户的隐私即使挂在网上,也不会担心被别人搜索到。但近两年Google、百度、搜人网等搜索引擎发展迅猛,个人信息被散播的几率大大增加,为个人‘洗底’提供了可能。”付先生说。
付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初期的“洗底”只要通过和网站联系协商,就能基本达到目的。但是随着搜索引擎功能的增强和恶意散播个人信息的现象增多,专业的网络“洗底”公司应运而生,“这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产物”。
社会学者:“洗底”是一种悲哀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者刘教授说,随着Google、百度这些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零点几秒钟就可以搜索到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出镜率”也越来越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自己不希望被人知道的信息可能被别人用搜索引擎搜索到。”刘教授说。
去年六百位明星的电话在网上被集体公开,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连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内部人员的资料都能在网络上搜索到。
刘教授认为,目前,网友上网不遵守相关规定,泄露他人隐私、发有害帖子的现象很多,这说明网友的网络道德素质不高。
“如果这种不道德行为不被遏制,有网络‘洗底’需求的人会越来越多。”刘教授说,“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网络社会的一种悲哀。”
律师说法:网络“洗底”违法
泽翔律师事务所的许律师指出,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许律师说,花钱让网络公司帮忙“洗底”也属于违法行为,行为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许律师建议,网友一旦发现自己不愿被人知道的信息被公布在网上,应先及时和网站联系,不能协商解决的可以向公安部门求助,不可轻信网络“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