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厅昨日宣布,根据统一部署,湖北网监在浙江、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四川、江西、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李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这是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
据介绍,200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
该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截至案发,已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瑞星2006安全报告》将其列为十大病毒之首,在《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的十大病毒排行中一举成为“毒王”。
今年1月中旬,湖北省网监部门根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的部署,对“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开展调查。
经查,“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为湖北省武汉市李俊,据李俊交代,其于2006年10月16日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并在网上广泛传播,并且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在网络上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经病毒购买者进一步传播,导致该病毒的各种变种在网上大面积传播,对互联网用户计算机安全造成了严重破坏。李俊还于2003年编写了“武汉男生”病毒、2005年编写了“武汉男生2005”病毒及“QQ尾巴”病毒。另外,本案另有几个重要犯罪嫌疑人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王磊(男,22岁,山东威海人)、叶培新(男,21岁,浙江温州人)、张顺(男, 23岁,浙江丽水人)、王哲(男,24岁,湖北仙桃人)通过改写、传播“熊猫烧香”等病毒,构建“僵尸网络”,通过盗窃各种游戏和QQ账号等方式非法牟利。
目前,李俊、雷磊等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破案内幕
互联网上幕后黑手无法藏身
肆虐中国互联网的“熊猫烧香”病毒宣告侦破,在当天晚间,接近该案专案小组的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独家披露了抓捕内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安部从去年10月底就开始关注“熊猫烧香”病毒,“它的传播面特别大,影响面广而且特别恶劣”。尽管病毒作者绞尽脑汁进行自我隐藏,不过在锁定目标的过程中,还是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很多蛛丝马迹。“其实这类病毒的作者往往以赚钱为目的,总是会留下线索。”专案小组选择从互联网上的一些社区信息、域名注册信息开始入手。
该人士表示,目前在多个相关病毒的代码里都写着WHBOY,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熊猫烧香”、流氓软件51VC,以及一些腾讯QQ、网游传奇账号密码盗窃的木马软件。“这些木马的代码、传播以及爆发手法都极为相似。”专案小组初步判断为同一人所为,决定并案侦查。
“举个例子来说,51.vc的网站上写着ICP证是:鲁ICP证005248号。”知情人士表示,专案小组当即查明这是一个伪造的ICP证,通过有关渠道查到另一个网站www.51pm.org也是使用了这个伪造的ICP证。尽管当时该网站已不能访问,但可以搜索引擎的快照功能回溯该站点网页,其内容和51.vc完全一样。专案小组在掌握了上述信息后,立即着手寻找51.vc或51pm.org注册者,而这些人也就是这些病毒的作者,或者幕后指使的关联人物。
知情人士表示,上述例子只是侦破手段中的一种方法,“事实上,在侦破过程中采用了多方面信息相互印证的办法”。据介绍,目前互联网上有多种追踪方式,对于大规模传播的病毒而言,幕后黑手几乎无法藏身。
超级巡警软件曾险些蒙冤
最早对“熊猫烧香”病毒进行查杀的超级巡警软件曾被误认为是幕后黑手,昨日晚间新浪科技在专访该软件总负责人董志强时,他表示现在真相都已经大白,感到十分欣慰。“超级巡警也曾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过‘熊猫烧香’的技术资料。”董志强表示,当时也希望这些技术资料能够在追查病毒作者方面起到足够的作用。
信息安全业内人士表示,技术上锁定并取证后,再通过调查其背后商业目的的方法入手分析,一般都能发现蛛丝马迹。尤其是“熊猫烧香”与以往许多病毒都在拼命隐藏作者身份的做法不同,“熊猫烧香”的作者显得过于明目张胆。据悉,此次有关部门抓捕病毒作者,因为“熊猫烧香”的病毒不仅自己扩散传播,还主动销售源代码给其他盗窃团伙,这些行为都暴露了他自身的身份。
“这个病毒是通过入侵网站并挂上木马来实现传播,并盗取用户有价值的虚拟账户。除此之外,这个团伙还销售病毒源代码牟利,其影响的规模非常巨大,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接近专案小组的知情人士表示,“不仅是他们一个病毒团伙在传播,而是有大量团伙一起传播。”
“这背后也许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集团,这些都还没有最终浮出水面。”
民间反毒
反毒人士抗击病毒
史瑀说,自去年圣诞节之后,瑞星公司病毒组就开始不断加班,每当“熊猫烧香”发布新变种,工程师们就立即采集样本,解剖病毒,并升级相应的专杀工具。“这段时间里,通宵熬夜就有4次。”
“‘熊猫烧香’技术谈不上高超,主要依赖于作者不断疯狂地更新,它更新,我们就随之更新专杀工具。”史瑀说,“熊猫烧香”善于利用新漏洞,比如1月8日的变种就利用了QQ一项最新的安全漏洞。
“熊猫烧香”诞生不长的时间内,病毒版本修改了400余次,史瑀和同事们开发的专杀工具也升级了十余次。
除杀毒软件公司外,散布在网民中的“反毒高手”在抗击“熊猫烧香”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卡卡网络社区的反病毒论坛上,云集着不少电脑高手,他们大都是业余编程爱好者,时常一起研究杀毒技术。“熊猫烧香”刚现身,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2006年10月底,在瑞星公司尚未捕获“熊猫烧香”病毒时,程序高手“农夫”就已经拿到了当时的“熊猫烧香”病毒样本,并编写了专杀工具。此后,每当“熊猫烧香”发布变种时,反病毒论坛的网友mopery和艾玛等人,就会写一份详细的变种分析报告,指出病毒的危险性和新特性。
“熊猫”体内暗藏留言
mopery是卡卡网络社区反病毒论坛的版主,也是一名反病毒高手。
2006年10月中旬,mopery接到网友求助。在帮忙解决电脑故障的过程中,他拿到了一个病毒样本,它就是“熊猫烧香”的原始版本。
将病毒“解剖”之后,在繁复的程序代码中,mopery看到了一段与程序无关的信息,其中有一行字母:“whboy”。
“whboy”这个名字,对于病毒研究者有着不一般的含义。2004年,whboy即发布了其创作的病毒“武汉男孩”,那是一种通过QQ传播的盗号木马,因为其变种的疯狂和传播的广泛,一年后,被江民反病毒中心列入2005年十大病毒之列。
此后,whboy还在一些病毒论坛和黑客论坛发帖,表示可以提供盗取QQ号服务,但不久后便销声匿迹,直至“熊猫”出现。
mopery对“熊猫烧香”进行了认真分析。他发现,这种病毒并不拥有最厉害的技术,却拥有最成熟的传播手段。
“第一只熊猫没什么威力,厉害的是后面的变种。”mopery说,从发现第一版“熊猫烧香”后,一个月内,它的变种就达到了十几种。
在这些变种中,每隔一段时间,作者都有意在病毒中留下whboy字样。“他主要给我们这些分析病毒的人看,普通用户看不到代码。”
网络高手对决一个月
2006年12月初,“熊猫烧香”变种加速,代码中除了whboy字样外,又多了一行汉字:“武汉男孩感染下载者。”随着变种的增多,代码内附带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此时,mopery和艾玛已经加入抗击“熊猫烧香”的大军当中。他们分析“熊猫”的新变种,并在卡卡网络社区反病毒论坛上,贴出一份份详细的病毒分析报告。
他们的举动,吸引了病毒作者“武汉男孩”的注意力。在1月初一份病毒变种中,神秘留言再次更新。
“感谢mopery对此木马的关注。”留言中新添的这句话,让mopery啼笑皆非。随后,“武汉男孩”似乎迷恋上了这种病毒内部列出“鸣谢单位”的模式,在1月5日的病毒留言中,感谢名单上添加了艾玛的名字。
1月16日,“武汉男孩”发布了新的病毒变种,反毒者们习惯称之为“艾玛”版本。因为在这个病毒内部的留言中,写了22次艾玛的名字。
1月19日晚,“熊猫烧香”发布了最后一次更新。这个版本可称为传染手段最全面的版本。
在“熊猫烧香”的最后一个版本中,“武汉男孩”写下了临别赠语:“在此对各位中过此木马的网友和各位网管人员表示深深的歉意!对不起,你们辛苦了!mopery,很想和你们交流一下!某某原因,我想还是算了!”
“熊猫烧香”因何难退
“‘熊猫烧香’和以往的病毒不同,它采用了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安全软件商瑞星公司反病毒工程师史瑀说,传统的蠕虫病毒是通过一台中毒电脑传至局域网内其他电脑,而“熊猫烧香”在整合了所有可利用的传播漏洞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站传播。
感染“熊猫烧香”的电脑,会在硬盘的所有网页文件上附加病毒。“如果被感染的是网站编辑和记者的电脑,那么通过中毒的网页,‘熊猫烧香’就可能附身在网站的所有网页上。”史瑀说,访问这种中毒的网站时,网民就会感染“熊猫烧香”病毒。
从传统的点对点,到现在的点对面,“熊猫烧香”借助中毒网站的惊人访问量急速传播。
据反病毒工程师称,他们曾监控到,“熊猫烧香”感染过天涯社区等门户网站,在暴风影音等知名软件的下载链接中也曾有“熊猫烧香”附身的痕迹。同时,“熊猫烧香”还可借助搜索引擎进行病毒传播。
“借助局域网天女散花,借助门户网站星火燎原,借助U盘死灰复燃。”史瑀说,“熊猫烧香”的三项主要传播方式,成为病毒难以退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