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7月14日电(记者张忠霞)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年份,如:1822年,英国人查尔斯·巴比奇设计出第一台差分机;1965年,第一封电子邮件问世;1982年,计算机病毒首次出现。但说到纪念后者,人们则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25年前,匹兹堡的一名高中生编写了一个恶作剧程序,通过软盘在苹果机的操作系统中传播,并显示一首歪诗。这个名为“Elk Cloner”的病毒被看作是计算机领域的第一个病毒。
1988年是计算机病毒历史上一个转折点。那一年“莫里斯蠕虫”病毒在互联网上蔓延,给当时羽翼未丰的互联网以沉重打击。此后通过网络传播的各种病毒如魔鬼一样出没。“米开朗琪罗”、“蓝宝石”、“红色代码”、“尼姆达”、“梅利莎”等计算机病毒都能够在十几分钟内传遍网络,攻击各地的电脑。
美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理查德·福特和珀杜大学的欧仁·斯帕福德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计算机病毒从最初的恶作剧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网络犯罪,病毒变得防不胜防。
在当今世界里,手提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美国苹果公司最近推出的iPhone手机,几乎无所不能:电话、上网、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等功能,样样俱全。两位专家指出,电子设备的功能越多,遭受病毒攻击的风险越大。
今天,计算机病毒林林总总,无孔不入,其发作模式与早期大举进攻、损毁数据的暴露型已有不同,选择的是一种更为安静的袭击方式,远程控制电脑,组成“僵尸网络”,或者窃取用户身份、信用卡信息以及其他商业数据等。以“僵尸”、间谍软件、钓鱼软件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病毒已经成为金融犯罪的重要工具,并衍生出一种生意兴隆的“地下经济”。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为了消灭计算机病毒,反病毒产业应运而生,至今规模已达到数十亿美元。在人类的睿智面前,很多计算机病毒得到了控制,失去了魔力。不过,专家也不无忧虑地指出,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道路依然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