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名为“上海OK信息有限公司”的网站显示,该公司正在出售“2007年最新全国股民资料”,资料系由证券公司内部获得,内容包括全国100万股民的姓名、性别、手机号码等信息。记者调查后发现,该份资料中的股民信息基本属实。(10月10日《新京报》)
100万全国股民的详细资料就这样被出卖,既令人惊恐,也令人困惑。股民资料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根据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个人的信息资料属个人隐私,无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社会公开和传播。上述网站的行为,无疑使被公开人的权利受到了侵害。
而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可能导致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其一,个人信息商品化后,人们经常受到各种骚扰;其二,个人信息的泄露为刑事犯罪提供了土壤。
可以说,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一大公害,但目前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问题是找不到侵权主体,也就是不知道是在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同时,由于很难找到证据证明是哪个环节泄露了用户的私人信息,因此无法从法律上追究侵权者的责任。
据报道,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正在推进当中,这值得我们期待。从价值层面看,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回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诉求。
个人信息安全亟待法律出面护航。有了相关法律,惩处恶意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就有了明确的依据。换言之,侵害他人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这对于保护公民的切身利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