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7年12月,中国内地网民数达到2.1亿,但与如此庞大网民数形成鲜明对比,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其中71.7%的非网银现有用户最担心的是网银安全问题,这一比例比2006年上升了10%。
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上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黑势力”正成为网络健康发展的最大顽疾,成为信息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环节。
暴利胜过房地产?
据统计,电脑感染病毒的比例高达90.8%,其中电脑感染次数达五次的比例为35. 8%;而账号/个人信息被盗、被改的则接近45%,其中账号/个人信息被盗1-2次的更高达63.2%。此外,仅2007年上半年我国被植入木马的主机 IP就增长了21倍,且攻击的重点就是网上银行。
“这是个比房地产来钱还快的暴利产业!”熊猫烧香病毒的贩卖者王磊这番语出惊人的言论让人们不禁对网上黑色产业链发展猖獗的现象感到震惊。网络信息安全已严重威胁到越来越广泛的网络交易人群,尤其是庞大的网络交易额,究其根源是高额利润使然。
病毒产业化的一个明显标志是病毒制造者从单纯的炫耀技术转变成以获利为目的。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网络黑色产业正在高额利润诱惑下迅速成长,尤其是对自身防范力量比较弱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进行攻击,例如江西查处的一起网络敲诈勒索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攻击一些游戏私服网站收取“保护费”,仅两个月就非法获利1200多万元。据上海艾瑞公司调查,窃取网民银行卡密码的“网银木马”2006年给中国网银用户带来了近亿元的经济损失。
安全隐患威胁网络交易
电子商务已离不开网络,未来三年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仍将以33.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将在2008年达到98.5亿元。据最新发布的《第21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网民中进行网上炒股票基金的比例18.2%比 2007年6月提高了4.1个百分点,达到3822万人,利用网络进行理财的网民数约占总网民数的18%。此外,目前我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是22.1%,购物人数规模达到4640万。参加过网上购物的网民个人半年网上购物累计金额平均是466元,购物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比例占到19.1%。
网上理财、网上交易等行为和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网上金融活动息息相关,这给黑客提供了可趁之机。随着互联网在理财、购物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QQ号、Q币等虚拟财产已不能满足黑客们的胃口,利用网络非法获取他人财产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觊觎的领域,于是利用木马病毒盗取账户信息获取现实财产成为黑客们的主要攻击目标。
网络交易必须依托安全的网络环境才能有效推进,而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监管中的漏洞严重威胁信息安全。《2007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使用网上银行的个人不到四成,仅为 37.8%。基于网银的安全性考虑,2007年主动申请网银证书的个人用户比例同比增长10%,而在非现有网银用户中,有71.7%的受访者对网银的安全性表示质疑。网络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网络交易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如何搬开绊脚石?
目前,在我国已基本形成制造木马、传播木马、盗窃账户信息、第三方平台销赃、洗钱这一分工明确的网上黑色产业链。这些隐藏在网络背后的黑色产业链的存在绝不是个案,而是正以不为人知的速度让网民对“互联网地下经济”防不胜防,保障信息化安全斩断黑色病毒产业链已刻不容缓。
信息安全隐患已对网络交易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根治这一毒瘤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网络交易发展的程度与效果,因此该对威胁信息安全的黑色产业链动“刀子”。
“病毒软件就像菜刀,可能制造的、贩卖的人并不违法,但被人买来用来伤人就违法了,不过很难保证每把菜刀是切菜都不伤人,伤了人也很难查出究竟是哪一把菜刀作的案。”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的这番言论,一方面说明了黑色产业链由于钻了监管的漏洞而得以存在,另一方面则说明在现有环境下打击的黑色产业链的难度。
因此,对付这股“黑势力”首先必须完善相关立法,“有规矩方可成方圆”;其次建立网络安全国家应急体系,对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建立相关预案,加大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以备不时之需;再次,加大对网络安全领域犯罪的打击,尤其是对相关产业链进行整体打击,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黑势力被打压后出现“死灰复燃”的现象。同时,网民也应该加大自身的防范力度,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互联网的发展对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功不可没,因此亟需向网络黑势力宣战斩断利益链,多管齐下共同治理才能营造安全的网络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