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是一把“双刃剑”。而促进人的健康进步、全面发展一直是绝大多数网民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在网络这个无限广阔而自由的空间里,我们要主动因势利导。对待网上的有害信息,不必惊恐焦虑,而须积极应对、正确疏导。
网络上近来疯狂流传的“艳照门”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犯罪、道德与趣味”的大规模讨论,它并未因陈冠希轻描淡写的“道歉”而划上句号。
“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的媒体报道说“流行了新的口头禅”,叫做“你下载了吗?”或“你看过了吗?”并且惊呼“艳照门”“已经成为全民的窥视狂欢了”。笔者认为这类报道太夸张了,夸张过分,就失去真实。很多人看了,有的人下载了,这不假。但谓之“全民”,这是胡说!全国老百姓中大约有2.1亿是网民。倘说全国网民中有不少人看了“艳照”,有人下载了、传播了,则未尝不可;如说全体网民都有“偷窥癖”,则为不实之词。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它的迅速快捷基于如下因素:一是网络空间信息多样,彼此为吸引网民眼球的竞争日趋激烈;二是人们利用网络的目的五花八门,没有哪一种文化对“批量”网民的吸引力具有长期性;三是网络社区绝大多数由民间人士维护,必须确保他们赢利才能发展,而要赢利,只能追求“新”、“快”、“奇”;四是网络文化是“快餐文化”,“含金量”一般不高。因此,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特别现在,在伦理道德层面,先进的网络文化尚未完全形成,秩序较为混乱。网民们在网络上既可以见闻到先进、积极、正面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样式,又可以见闻到落后、消极、负面的文化形态甚至各类垃圾,后者如“艳照门”。文字、图片、视频一旦发布到互联网上,便失去了束缚,任人点击。且不说香草鲜花,即使“很黄很暴力”的渣滓垃圾,也很难控制它们的滋生、流传,对于“免疫力”欠强的网民,已很难防止其受到污染;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则更类“非典”病毒的猖獗。以往有许多案例,都证明这把“双刃剑”消极的一面,这次迭经炒作渲染的“艳照门”事件,又一次昭示了网络伦理道德文化面临的形势之严峻!
当然,笔者坚信未来先进的网络伦理道德文化必将占居主导地位,它的开放豁达、民主法治、兼容共生的特色必将逐渐彰显,但我们当前却不能放任自流,放松管理。促进人的健康进步、全面发展一直是绝大多数网民及全民的强烈呼声,在网络这个无限广阔而自由的空间里,我们要主动因势利导。对待网络上的有害信息,不必惊恐焦虑,而须积极应对、正确疏导。当然,技术层面上的“‘关键字’过滤法”和“URL过滤法”,仍不失为有效的办法。在一定的时期,还需专家监控,随机处理,毋任泛滥。但是,目前那种单一行政手段管理网络文化的方法,应该向行政手段与法治手段有机结合、以法治手段促进网络文化严格管理转型。
具有远见卓识的党政领导应该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地方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着力建设“创新型网络文化”,做到设施与人才“软”、“硬”实力兼修,切实提升网络文化建设能力与领导水平,这才是最行之有效的管理。
鉴于“艳照门”事件的教训,亟须建立地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完善快速反应机制,主动出击,主动引导,力求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准确信息,澄清事实,批驳谣言,遏制恶意炒作,紧紧把握网上舆论话语权。此外,还要严肃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