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氓软件诉讼可能成为一场闹剧。
笔者的担心不是因为起诉方尚未获胜,而是由于这一民间代言机构竟然在日前变身公司,其威望和信誉很难不大打折扣。
反流氓软件联盟是目前互联网业界最知名的民间组织,今年9月,它大声宣告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正在强行入侵用户电脑,“流氓成性”,而它以民间维权者身份只身挑战上百家公司,并在全国展开诉讼潮,一时间名声大噪。
当然,神秘的来头也是该团体一直无法解释的“软肋”,比如30多位律师如何能免费加盟,多位日常工作人员长期免费工作靠什么为生?
岁末,该团体终于宣布成立公司,尽管发起人极力强调称,公司化只为管理,决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业界营销圈子已开始盛赞其“聪明”之处,比如对“流氓软件”的同仇敌忾积累了大量人气,转做社区并不困难,投身杀毒软件分销商的路子更是摆在眼前。
从宣布成立公司开始,质疑声始终围绕着这个曾经最民间的代言人。这不是胡乱猜想,因为没有制度保证,我们怎能知道,当一家维权公司指责某一款软件“流氓”时,是不是出于利益驱动?
而质疑也同样影响到反流氓软件诉讼的意义,用户期望诉讼能肃清“流氓软件”强行占据用户电脑的行径。但现在,左右诉讼结果的不再是技术认定,而是信任问题。人们不得不去怀疑反流氓软件联盟的立场,而立场要如何证实?最可叹的结果是,即使在法庭上分出胜负,但在用户心里却早已没有了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