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了第二次快速发展时期,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环境正趋于成熟。政府重视电子商务在转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电子签名法》的实施、第三方支付崛起、外资加大对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投入等,使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又一次火爆起来。据了解,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突破1亿,其中40%的网民在最近一年中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预计2006年,中国参与网上交易的用户数将从今年年初的600万增长到1340万,中国C2C市场将达到80亿元的市场规模。网上购物日益成为人们最快捷、最方便的消费方式。而在B2B市场,iResearch预测,至2007年,中国内地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由2005年的5300亿元人民币,骤增为1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16900亿元人民币。
众所周知,安全问题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尽管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良好,但安全这一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包括交易双方的身份真实与否和资金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据CNNIC的调查统计,有16.9%的网民认为目前制约国内网上购物的是对方身份真实性得不到100%的保证,这影响了他们的消费信心。而在支付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用户担心资金无法安全到达对方的账户,尤其是B2B市场中交易额大的用户更为担心,虽然阿里巴巴等几个知名网站推出了“全额赔付”制度,但互联网安全技术上的漏洞还是让消费者感到不是那么踏实。
要确保电子商务整个流程中的安全性,首先必须确保买方、卖方身份的真实性,尤其是卖方(B2C中的企业网站,C2C中的个人)的身份真实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买方的购买信心。经过几年初步的建设,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基本上都采取了实名认证制度,但仍然无法杜绝一些非法卖家的弄虚作假,原因在于网站作为一个营利组织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和成本去鉴定买卖双方的身份,而且,还要与公安部门合作,获取身份资料。在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的社会状况里,必须有代表绝对公正的第三方(政府部门)充当中间的身份鉴定角色。于是,身份信息核查系统应运而生。这套系统由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和移动通信公司等单位推出,数据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查询方式也相当便捷。
在确保交易双方的身份真实性后,安全问题就出现在交易的方式和确保交易的技术上了。今年,各大电子商务公司先后借助第三方支付手段(阿里巴巴的“支付宝”、eBay易趣的“安付通”)实现网上支付,并建立相应的赔付机制,使交易的方式安全性得到了极大增强。因此,确保交易安全的技术成为电子商务公司和网上银行非常关注的部分。“网银大盗”、“网络钓鱼”、“木马陷阱”等有关银行信息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令使用电子支付的消费者防不胜防。银行、电子商务网站与杀毒软件公司在技术层面进行合作,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宗明义,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作了明确阐述。随着社会各方力量的联合行动,加大电子商务安全保障力度,我国电子商务将更健康、快速地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集约型高效增长作出更大贡献。